湖北日報訊 記者 孫國平 彭磊
  意外受傷的夷陵區倉屋榜村村民劉演兵躺在床上,成熟的7000公斤柑橘眼看要爛在地里;
  深夜,小偷在宜都市張家沖村空巢老人張大爺屋外蠢蠢欲動;
  長陽中嶺村小學外來了個“搖獎”的小商販,愁壞了家長;
  ……
  這些廣大農村並不少見的麻煩事,而今在宜昌有了對策:將在城市成功實施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延伸到農村,並針對城中村、富裕農村和山區農村等不同特點,這裡分別探索出“自治+網格”、“智慧鄉村”和“民情通”三種農村社會治理模式。
  連日來,記者深入夷陵、宜都、長陽三地農村,發現三種模式“魔力”的背後,是科學的農村社會治理辯證觀作支撐。
  有困難只能找村乾病扒逑小鋇拇邐嵬嘔嵯陸擔�
  夷陵“格子工廠”化整為零
  有困難,找幹部。這句話在夷陵區農村有不同的理解。
  倉屋榜村以種柑橘聞名——面積22.6平方公里、近5000人的村,年產柑橘逾10萬噸。
  去年的經歷,讓村民劉演兵悲喜交加。
  10月初,正值柑橘收穫上市關鍵時刻,劉演兵卻在騎車時摔傷腳。他焦急萬分:妻子有重病,自己又不能動彈,家裡7000公斤柑橘怕要爛掉。
  擔憂之際,村網格聯絡員羅貴望和40多位村民主動上門,幫他摘、賣柑橘。
  柑橘以0.5元/公斤的價格賣光;幾天后,價格跌了近一半。
  劉演兵喜出望外。
  在村總支書胡兆學看來,這並不意外,“哪家有事,我們的人都會第一時間到場。”
  胡兆學指的“人”,是群眾從村民中公選的12名網格聯絡員。在該村,1607戶農家被划進12個“服務格”,每名聯絡員服務一片。
  根據該村生產生活特點,還組建包括柑橘協會、用水協會等12個村民自治組織,網格聯絡員往往是牽頭人。
  “自治+網格”,“聯絡員+自治會員+志願者”,一改村委會大包大攬,將管理和服務化整為零,緊密聯繫到每家每戶。
  農村的諸多問題被放進這種如同“格子工廠”里解決,“工人”就是農民身邊的各種協會、網格聯絡員和3000名農村志願者,壯大了受財力、人力限制的城中村的服務力量。
  “網格員辦不了的事我們來辦。”他說,村委會和政府的角色,由管理者變為“補位人”、“服務員”。
  區政法委副書記李文超表示,村民有困難不先找村幹部,並非村委會威信降低了,“事辦好了,群眾信任的還是政府。”
  去年,該區“不出村”辦事2.8萬件,占村民辦件量的85%。
  為什麼越治矛盾越多?矛盾多了是好還是壞?
  “智慧宜都”以投訴量論英雄
  和夷陵區全力為村幹部“減負”相比,宜都市農村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卻是“增壓”——群眾投訴越多越高興。
  去年,宜都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693元,縣域經濟實力位列全省前茅。
  日子富了,不代表問題少了。
  一天晚上10點,張家沖村的空巢老人張大爺聽見屋外有動靜。“肯定是小偷!”他躺在床上不敢出聲。
  打電話報警?家裡和派出所距離不近。此時,張大爺依舊拿起電話……
  幾分鐘後,鄰居們就趕到了張大爺家。夜幕下,一個黑影躥出了村。
  這一幕,得益於該市打造的“智慧宜都”平臺。市網格化監管處負責人潘祖德說,利用“十戶聯防”信息技術,張大爺一個電話“捆綁”身邊10戶人。
  這是該市龐大的解決農村問題數據化應用的一種。
  借助光纖進村,全市123個村被劃成851個虛擬網格,網格信息員的工作就是搜集矛盾信息。
  這些信息被集中放進市和鄉鎮的網上矛盾化解系統,按網格員、村委會、鄉鎮、市的順序,層層分解。
  該市規定,一個矛盾化解時限是半個月。
  紅花套鎮漁洋溪村網格信息員徐丹說,過去一周辦1、2個群眾投訴,如今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矛盾要協調。
  信息化提速農村矛盾化解,“矛盾多不是壞事,就怕小矛盾積成大問題。”她說。
  去年以來,該市農村地區無群體性上訪事件、無重大刑事案件、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。
  山區農村事務只能延遲辦?黨群關係總要“隔座山”?
  長陽“民情通”搭起乾群連心橋
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中嶺村,孩子們迷上“搖獎”。
  村民聶建國用手機發短信:小商販搖獎活動進校園,建議有關部門關註。
  很快,鎮黨委書記李國全看到了信息,立即要求鎮分管領導處理。
  第二天,分管教育的副鎮長、學校校長就來到“搖獎”現場辦公。
  聶建國是鎮里聘請的“民情通”民情聯絡員,每天的工作就是搜集村裡的民情民意。
  在山大人稀的長陽看來,管好這裡既無法打人海戰,也難與宜都比“智慧”。
  去年,賀家坪鎮嘗試在手機上打造“民情通”平臺。
  全鎮352平方公里被劃分成218個虛擬“網格”,每個網格由1名黨員幹部擔任民情聯絡員,配發“民情通”智能終端。群眾通過聯絡員“報信息、提問題、求幫助”,鎮村幹部則及時“傳政策、解難題、曬回覆”。
  今年以來,交流帖已達585條,跟帖3400多條。
  218部手機、每名聯絡員一年補貼400元,用不到20萬元,在綿延大山間搭建起政府與村民的連心橋。
  髮端於賀家坪的“民情通”,已在長陽11個鄉鎮推廣開來。
  (原標題:和諧鄉村的源動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jyqkrgzq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